热点推荐
几乎取之不尽的能源-ITER 聚变等离子体将在真空中悬浮
发布时间:
2020-12-25
作者:
普旭真空
来源:
ITER聚变反应堆有望在2035年在地球上制造出“人造太阳”。它可以通过聚合氢原子核开发用之不竭的能源。真空是触发和控制核聚变不可或缺的条件。
当氢原子转化为氦原子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此过程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或长期放射性废物。中子轰击仅在该系统的某些金属部件中产生极小的放射性,也很容易通过技术手段控制。
这是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吗?
成功地利用此能源可以一举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最紧迫问题,很多国家都正在参与此项目:欧盟和瑞士、美国、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共同努力,开展罕见的全球合作。在一个如今看似非常遥远的时代,由苏联前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和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发起了本项目。ITER(在拉丁语中意为"道路")的建造地位于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Cadarache)。
核聚变为太阳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在地球上,发生核聚变反应的温度须达到1500万摄氏度,甚至比太阳系的中心恒星——太阳的核心温度还要高。地球上没有任何物质可以承受如此高的温度,因此核聚变物质——氢氦等离子体——需要被一个极强的磁场悬浮起来。核聚变反应要在真空室中进行。项目完成后,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反应堆。它由9个500吨的分段构成。
真空室分段中的泄漏检测
在组装之前,它们将被检测是否存在泄漏。这也在真空下进行。Busch普旭为ITER提供两台强大的真空泵用于测试。未来,需要大量功能强劲的真空发生器为整个真空室抽真空。该反应堆预计将于2025年完工,之后将开始试运行。计划于2035年开始运行自给自足的核聚变反应。
用来悬浮热等离子体的超强磁场由超导线圈产生。超导线圈需要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为了保持此极端温度,它们要放置在一个低温恒温器——直径为29米的隔离真空室中。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发送邮件至info@busch-china.com 或关注普旭官方微信公众号。
普旭真空设备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普旭真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