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订阅号
服务号
服务号

彭练矛副理事长

中国真空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62年9月生,1982年北京大学电子学系毕业,1988年在美国获物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国真空学会第八届副理事长。

教育经历

        1978-1982:北京大学电子学系
        1982-1983:北京大学硕士课程
        1983-1988:通过CUSPEA计划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国家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中心博士课程。
        1988年获博士学位
        1988-1989:挪威Oslo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1989-1990: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博士后

工作经历

        1990-1995:牛津大学 Violette and Samuel Glasstone Research Fellow
        1995-2002: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9- :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长江特聘教授

获奖荣誉

        1998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称号。
        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研究方向

        纳米电子学材料的设计、制备;纳米电子学基本单元器件物理;基于电子衍射的结构分析方法。

研究成果

        系统发展了表面电子衍射和成象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了分子束外延生长特别是半导体超晶格材料的生长过程的控制方法;发展了弹性与非弹性动力学电子衍射的一般理论,高能电子衍射的张量理论,动力学电子衍射数据的求逆方法;对一系列重要的新材料,包括Ti基生物材料,新型分子筛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和纳米碳管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
的分析。发表论文120余篇,被引用千余次。1998年获求实科技基金会颁发的"杰出青年学者奖"。2000年在纳米科学方面的工作被列入"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第一条。 2001年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纳电子运算器材料的表征与性能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科研项目

        1、973计划(重大研究计划纳米研究)项目:基于一维纳米材料的新原理器件:纳米碳管为基的纳米器件(2006-2011,首席)
        2、863计划项目:基于扫描电镜的原位、实时纳米器件综合测试系统的研制和纳米表面修饰的原位研究(2006-2008,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物理基础(2005-2008,项目负责人)

研究课题

        纳米材料,特别是具有纳米电子学应用前景的碳基纳米材料的模拟设计,制备,结构分析及物性研究;纳米电子学基本器件概念,设计及制备;基于电子衍射的结构分析方法,包括图像处理方法。已培养硕士生2名,博士生5名,出站博士后3名。现有博士生5名,博士后2名。

其他成果

        2001年纳米碳管工作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选入“纳米研究取得最新成果”,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第一条; “亚纳米碳管的稳定性研究”被选为2000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第七条。
        2004年“电子显微学基础和纳米结构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0年度彭练矛,陈清等人的"定量电子显微学方法与氧化钛纳米结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High-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Microscopy, by L.-M. Peng, S.L. Dudarev and M.J. Whel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Fabr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top gate complementary inverter using a singlecarbon nanotube and via a simple process, by Y. F. Hu et al., Appl. Phys. Lett
        3、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arameter retrieval of semiconducting nanowires, by Z.Y. Zhang etal., Appl. Phys. Lett
        4、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2Ti3O7 nanotubes, by S. Zhang, L.-M. Peng et al., Phys. Rev. Lett.
        5、 Stability of Carbon Nanotubes - how small can they be?, by L.-M. Peng et al., Phy. Rev. Lett.

担任职务

        北京大学物理电子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纳米器件物理和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副理事长; 国际晶体学会电子衍射委员会委员;国际 MICRON, Ultramicroscopy 等杂志编委会成员。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电子学研究所所长。

院士候选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